模具之家讯:6月22~29日,应华制国际教育集团和日本中产连的邀请,我随一个由20名企业家和高管组成的考察学习团,去日本名古屋丰田公司参观学习丰田生产方式。半天听日本老师讲课,半天参观。先后参观了8个工厂。与20位企业家和高管一起度过的7天是非常有意义的。课上课下,企业家们兴致勃勃,反复对照现场,分析自己企业的真问题。交流和碰撞,每天都延续到深夜。单是日本老师讲课和参观工厂,可能还雾里看花、不得其解,而我与20位带着企业真问题的企业家和高管之间的碰撞激荡,才使得许多看上去一般的东西,具有了独特的意义。
我日本之行的最大感受是,中国管理错了,中国企业界从美国管理那里移植过来的一大堆东西,可能需要重新反思。
丰田公司转型的利器
丰田汽车在战后艰难的时刻起步,1950年在银行的压力下裁减工人又遭遇罢工抗议。就是这样一个快要破产的小公司,“没有钱,还想造汽车”。
于是只有在别人不看重的地方起步,创始人丰田喜一郎想到了“只生产必要的东西”,因为公司没有钱囤货,而丰田喜一郎的老父丰田佐吉,由纺织机的运行联想到了“一有问题就停止生产”的方式,以防止出不良品。
就是这样两条普通的常识,丰田公司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,在“生产管理教父”大野耐一的强力推行下,20世纪70年代末演化成闻名世界的丰田生产方式TPS的两大支柱——“准时化生产”和“自动化”。
大野耐一可以说是丰田生产方式之父,其实大野耐一开始也不清楚什么样的生产方式是正确的,只是由于当时丰田公司又小又穷,经历过几乎倒闭的危机。于是使他认定一切要以穷人的眼光来进行生产:不要库存,不生产次品。
大野耐一以他沙滩赤子般的眼睛去观察并分析现场,并在摸索中创造了看板生产方式等现在有名的TPS系统。实际上,在创建这一系统时,大野耐一遇到了无法想象的抵抗,而他以自己独特的强势管理,和绝妙的“造人”之道,将所有抵抗逐渐地一一化解,从而成功确立起了TPS。后来又经过丰田内外研究者的广泛提炼和推敲,有了一个简单的定义:
丰田生产方式TPS = 准时化生产 + 自动化 + 造人
在欧美市场,日本公司因为资源价格上涨而日显疲态的境况下,丰田公司却因TPS逆势而上。虽然丰田的生产方式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蜚声世界,到丰田公司参观考察的人车水马龙,可是直到今天,能够照搬成功的案例很少。为什么?
重新“造人”,植入新思维的过程
因为TPS不单纯是一套拿来就能用的工具,推行TPS实际上是个在企业重新造人,植入新思维的过程,与我们从美国移植过来的那套体系有着很大差异。
2000年6月由丰田和夏利折半出资成立“天津丰田”,日本丰田专家来考察后得出的结论是,丰田生产方式在中国的可移植性很小。因为当时销售信息和生产信息没有对接;与高频率少量进货正好相反,多量、低频率进货和大量的中间库存非常普遍;比较严重的封闭“系统交易”和“杀价购买”,再加上“延期支付”横行。
直到2002年,由天津丰田和长春一汽对合资重组,“天津一汽丰田”成立,运营由丰田主导的体制形成,导入TPS终于成为可能。当时采取的关键措施有两条:一是从零开始,全部招聘新员工;二是从日本派出了“豪华”专家团,从初期的50名,到顶峰时的260名,一对一进行集中灌输。
看来,丰田生产方式落地核心还是“造人”。那些有成套操作经验的人,那些技能丰富的高技术工人,可能并不适合着重强调团队,强调各个岗位通力配合的丰田生产方式。学习TPS,不一定要迷信TPS的形式和其专家,但是习惯了零和游戏的中国人,没有从零开始的意志和团队协作新思维,怕是没法掌握丰田生产方式的本真,更没办法使之落地。
一个更大的障碍是,引入丰田生产方式,就是在企业中重新确立对与错的标准,这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团队。而丰田方式所显示的那些对与错的标准,恰恰首先侵害的是企业当权者的利益。恐怕这一点,是丰田生产方式在美国和中国等地不能铺开说不出的理由。
中国管理的问题
不去现场不知道,丰田生产出世界一流汽车的厂房和设备,许多都是末流或不入流的。诺大的车间,连一台电脑都看不见,到处是原生的“看板”。一如大野耐一所说,“能够扳手指头从1数到10的人,就可以导入TPS”。丰田生产方式,是管理的一种简单回归,回归到现场的创造力。
起步时,没有一个企业家不知道现场的意义。他们自己就是一线技工、研发或销售人员。那时他们对手中的绝活有一种激情和追求。但是,当公司有了规模,引进豪华的职业管理团队,一切听凭处理数据的电脑指挥了,他们在经营管理上也就发生了迷失。他们开始怀疑起先前做法的意义,怀疑起那些原生的价值了。
同行的久立集团董事长周志江,就是这样一个从现场起家的老板。当公司销售收入超过40亿元以后,身边各种各样的规模企业应规范管理的声音越来越多了。
他不信邪,还是照样带领高管每个月至少到车间像个普通工人那样值一个夜班。从一线摸爬滚打出来的他,还是被丰田注重一线员工的智慧发掘深深震撼了。
他反复问讲课的高木老师:普通的日本一线员工跟高管的收入差距有多少?他得到的回答是,一线员工与工长、科长的收入差距2倍左右,与董事、工厂总经理的差距最多不超过3倍,一线员工与公司最高级别董事副社长、总裁、专务等的收入差距在7倍左右。周志江不由得回应,我们的收入差距都是几十倍上百倍呀!老师说:“这是你们从美国搬用的做法。不创造价值的高管拿很高的薪水。这是美国公司的问题,这也是中国公司的问题!”
是的,这是中国管理的问题。中国企业界的管理理念与强调“权力与利益”的美国管理更为亲近。美国管理骨子里面是精英文化,管理者是上智,员工是下愚。高管可以拿到比一线员工高几百倍、几千倍的薪酬。而员工还要接受随时的裁员,以承担高管决策失误的风险。
或许美式管理强调企业领导的个人英雄主义,常常能化腐朽为神奇,挽狂澜于即倒,可能最适合中国公司权力人物的心态,借鉴的比例也最多。体现着“权力与利益”的美式管理,很容易成为中国公司权势人物心有灵犀的圣经。美国高管的高额年薪,更是受人青睐。以至于公司还没有搞出点名堂,甚至公司严重亏损,公司高管的薪酬都可以几百万、几千万元。公司经营状况一看好,就更不得了。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,一年下来的奖金一项就高达1亿元人民币。
日本高木老师的话,震撼了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。回国后,我又托日本朋友给找了一些资料,得出日本丰田公司的初略年薪序列。其中现场员工工作2年的,大概是400万日元年薪。工作10年的700万日元年薪。
模具之家为您提供最全面的塑胶,塑料,模具,模具设计,塑胶模具品牌的装修知识点和各种塑胶模具的导购与在线购买服务,拥有最便宜的塑胶模具价格和最优质的售后服务,敬请登陆模具之家:http://muju.jc68.com/